您好!欢迎光临中国雷锋网
地方联播: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红色教育>红色文学

石 英:雷锋精神,灿然的诗性表达一一品读萨仁图娅新著《雷锋!雷锋!》

来源:中国雷锋网    时间:2024-04-29 21:15:06    


雷锋精神,灿然的诗性表达

一一品读萨仁图娅新著《雷锋!雷锋!》

  作者: 石 英



不久前,我有幸读到当代著名女诗人萨仁图娅的新著《雷锋!雷锋!》,不禁为之一喜。以往若干年中,以诗歌形式赞扬雷锋的诗文自然很多,也不乏脍炙人口的佳作,但雷锋同志其人本身就是一个采掘不尽的宝藏,没有谁也没有截止时间宣称已然写尽。当我详读了这位蒙古族女诗人的雷锋诗之后,自然感到伟大的雷锋还是"那一个”,而诗中的艺术形象却不乏"这一个"的新奇。作为诗中的艺术形象,绝不截然重复过去,而仍有诗人传达给广大读者独特感受的一面。雷锋精神是历史的更是时代的,它在过去六十年已经发挥了无可估量的作用,在今后更将继续显现它的巨大精神力量。国家领导人指出:“雷锋是时代的楷模,雷锋精神是永恒的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需要更多的时代楷模。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,更要学习雷锋的做法,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,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,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。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。”


本书作者秉承了这一指示精神,使自己笔下的雷锋形象既是我们熟悉的又是更加鲜活的,既有以往歌唱雷锋好榜样的余响,又有新时代楷模崇高品性的特征。因为,过去与现在,凡有代表性的先进品格和行为本身就具有一脉相承的本质特征,而诗人萨仁图娅又恰是“嫁接”诗性力量的高手,她肯定善于继承传统,却又绝不固守僵化;她肯定是志在给今人读的,但在她诗笔移动的幻影中,也会闪现着不少优秀前人的面影,在她力透纸背的诗行间,也渗透着千百年优秀诗歌传统的余韵……

“那时我曾叫你叔叔/唱着“学习雷锋好榜样”的歌/嵌入记忆的是你晶亮星章和灿烂笑容/摇响三月的花朵与春天的风铃

“现在我应该称呼你为兄弟/感觉比邻而居的你始终在各民族之中/多少次你在我们中间走过/你笑意盈盈地擦亮我的心空

“如今我走在你走过的路上/亲近你并未远去的身影/呼吸你灿烂的青春笑容/回味平凡行动所实现的不凡人生/从有限到无限由短暂到永恒/你一步一个回声一步一个雷声/以二十二岁的永恒为平凡伟大命名/此时,我们对话并互相倾听


信手仅举几例,即不难品出诗性的意韵是那么具象而隽永。可见萨仁图娅的《雷锋!雷锋!》一书是对雷锋事迹与雷锋精神的杰出表述,是心血与心智强度迸发和高度凝聚,是诗人与正义化身虔诚对话的录音,是对新时期道德楷模的新颖诠释与提振。它的一百个小标题都是诗,都是诗质的哲理,每个闪光的词语都是大乐章的音符。我读此书,品味每个小标题的韵致,便似能感受这篇大乐章的动人力量。


实事求是地说,如果没有几十年来对雷锋事迹的熟谙,对雷锋精神深彻骨髓的感悟,如果没有“最具实力”的诗情笔墨,是很难达到如此的思想高度和艺术境界的。所以我说,萨仁图娅的新著《雷锋!雷锋!》一书,既非“老调新谈”,亦非同“轻车熟路”,而是在人人熟知的老题材中独辟蹊径,在极不易写出新意的人和事中展现出炫目的亮色。为文者谁都知道,逾是被无数人写得似乎已经精透了的对象,再出彩可谓难上加难,而她却迎难而上,终获“正果”。这是一种责任,一种使命,一种永葆强劲而不衰的精神。既然雷锋精神是永恒的,而诗人萨仁图娅的笔锋又何曾销钝 ?!以本诗集为证。创作者与所创作的对象始终相知相谐,达成世纪的默契。


另外,我还想就本书中一百个小标题择要作一点评一一

好例举不胜举,简洁中富含哲理,压缩逾紧韵味更厚:”二十二岁的永恒”,两端反差,沉实更见锐明。“身高只有1、54的巨人”,同样的道理,获得非常的效果。"总是笑意盈盈",这是雷锋姿容中最典型也是最美好的象征。雷锋的微笑,也可谓是世纪的微笑,一切向上向善的人和事,都凝爱在这纯净无暇的一笔中。“近如春风,远如朗星”,同样的感觉,同样的内涵,彻里彻外,内心与外显,表里一致,无私无尘,是世纪中大善大美之人。“雷锋早已不再是一个名字”一一它已升华为一个集信仰、道德、未来希望的象征,一个做人准则的标尺,却又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,一点一滴都在折射出善的辉光。“雷锋生前所在连的晚点名”,一句话亦可视为一句结语,点名与呼应,不逝与永生,过去、现在与未来,其精神能够贯穿时空,与日月星辰共同具有永久的属性。诗与哲理,巧妙地构成,既有高度概括的性能,又有具体独特的魅力。所以我说,这也是本书作者匠心独运的创造。


萨仁图娅写雷锋,除了以上颇值得称道的创造之外,还有一个突出之处也不能不提及,这就是非同一般的亲切感。我们知道,雷锋固然出生于湖南望城,但少年离乡后直来在东北辽宁工作、当兵,其短暂的一生中的最大闪光点也在此阶段中灿然生发。诗人对此亲历亲闻,感知极深,加之她对雷锋其人其事,可谓下了非同寻常的功夫,既有处处皆真知的细微,又有“掘一口井”的透彻,真可谓“吃透箇中事,下笔如有神”,“最爱美善事,对之如至乐”。因此,无距离和亲切感是我读此书的一个挥之不去的印象。这不禁使我想起有位作家前辈对我说起过的一桩创作感受:“它敬我一尺,我敬它一丈”。我想萨仁图娅写此书时的感觉大致如是。


石英

 2023年3月22日于京斗室


作者简介:

石英:

    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

    原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

   天津作家协会副主席

   《散文》月刊主编


责任编辑:祁军平
热门新闻
热门图文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